![]() 石涛山水国画合集 全446幅 高分辨率JPG图片
价 格:¥176.80
30天售出:9 件
商品详情
注意:《石涛山水国画合集》是电子版图片(电子图片大部分是JPG格式,少部分为TIFF格式。),不是纸书,不发快递,付款后自动发货,自动弹出百度网盘下载地址和密码,自己下载即可!(下载后可用电脑、手机、平板来放大临摹或欣赏) ![]() 石涛山水国画合集目录:
白描罗汉图卷
百开罗汉图(1-20开)
百开罗汉图(21-40开)
百开罗汉图(41-60开)
百开罗汉图(61-80开)
百开罗汉图(81-100开)
采石图轴
大涤子无上神品 回忆秦淮河山水册 十二帧
大风堂题清沏山水册
丹崖巨望图轴
东坡时序诗意图册
对菊图
对牛弹琴图
古木垂阴图
归棹册页
横塘曳履图轴
花卉册十帧
花卉山水册页12开
花鸡图册10帧
花鸟图册12开
花鸟小品
黄山图
回忆秦淮河山水图轴
江南春语图
江山胜揽图
蒋恒画南皋垂纶像石涛补景图
郊野墨色图册12开
蕉菊图轴
金陵胜迹图册
金山龙游寺诗意册
枯木竹石图
苦瓜和尚书画册
兰石扇
兰竹册
醴浦遗佩卷
留听鹅鸪图
榴花图立轴
柳溪钓艇图
庐山草堂图
罗汉册 罗汉(一)
罗汉图轴四条屏
梅花图册8帧
梅竹图
岷江春色图
墨荷图轴
墨兰图
墨醉杂画图册12开
杜丹兰花图
奇峰图扇页
秦淮河图
清湘老人写枝山诗意册
人物花鸟图册
山水册
山水册2
山水册12开
山水册八帧
山水册纸本8帧
山水花卉图册
山水立轴
山水墨妙
山水清雅图册
山水清音图轴
山水全卷
山水人物卷
山水扇
山水图册
山水图册2
山水图册8开(张大千旧藏)
山水图册10开
山水图卷
山水轴
设色山水册
设色山水册(7)
十六罗汉图
十六罗汉图卷
疏林高隐图
双清阁图卷
水仙成扇
搜尽奇峰打草稿图
太白诗意山水轴
桃源图
陶诗采菊图轴
陶渊明诗意图
西园雅集图卷
细雨虬松图轴
新建文件夹
寻仙册页8开
野色册页
忆金陵册
游张公洞图
云山图轴
赠刘石头山水册
竹菊秀石图
竹石真迹图
自画种松图
自云荆关一支眼
![]() ![]() ![]() ![]() ![]() ![]() ![]() 石涛简介:
石涛是中国绘画史上一位十分重要的人物,他既是绘画实践的探索者、革新者又是艺术理论家,与弘仁、髡残、朱耷合称“清初四僧”。
石涛(1642一1708年),姓朱,名若极,是明朝的宗室,靖江王后裔。其父朱亨嘉为九世靖江王,于南明隆武元年(1645年)被隆武帝遣兵所擒。在覆巢之下,年幼的石涛被内官携逃避难,后出家为僧。法名初为超济,后改原济。石涛的名号甚多,常在他书画中题写的有:阿长、苦瓜、钝根、瞎尊者、大涤子、清湘陈人,清湘遗人零丁老人等。石涛曾久游皖、苏等地,并先后长期寓居宣城、南京、扬州。擅画山水、兰竹、花果,兼工人物,笔意恣纵,自成一家。
石涛一生的艺术经历,大致可分为五个时期,即武昌时期、宣城时期、南京时期、北京时期、扬州时期。
武昌时期(1645~1660年)。这一时期内,是石涛初学书画、诗文的阶段。石涛生性不喜趋时尚,他喜欢类似唐代颜真卿书法的浑朴雄厚的艺术风格,而生性与秀雅流便的董其昌书法有所悬隔。这一性格上的特点,是其艺术特点、风格以及其后的绘画理论形成的重要的内在因素。
宣城时期(1660~1680年)。这一时期,对于石涛书画艺术基本特点的形成至关重要的,其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他结识了宣城的诗人施闰章和画家梅清、梅庚诸人在诗画相磋的过程中,石涛画艺有了很大的提高。二是石涛接触到一些古书画,并留下了一些当时师法古人画法的作品。例如,师法李公麟白描画法的《十六罗汉图》、师法米芾的《水墨云山画》等。三是在这期间,石涛曾三次游黄山。黄山对于他的绘画,其作用之大,正如石涛题诗所云:“黄山是我师,我是黄山友,心期万类中,黄峰无不有。在游黄山期间,他正汲汲于向自然索取,以期完成“我法”的建立。
南京时期(1680~1690年)。在这一时期,他结识了戴本孝、程邃、王概、柳堉等画家和诗人,文学家屈大均、孔尚任等。这时石涛的绘画艺术渐臻成熟,生活、思想也开始发生变化。石涛在南京时,创作的作品有《书画》合卷、《山水图》册、《细雨虬松图》等。其中,《细雨虬松图》是一幅不可多得的细笔山水佳作,该画画风表明,石涛此时已开始逾越过去的自我,以“不舍一法”的宗旨进行着新一阶段的艺术探索。北京时期(1690~1692年)。在北京的三年,是艺术境界升华时期,也是其下一历程的急剧转换时期。在此期间,石涛不仅没有得到他所期望的结果,他的绘画反而被占据京师上层艺术界的人批评为“纵横习气”。这使生性耿介的石涛实在难以接受。
因此他在天津“且憨斋”创作了他一生中最杰出的作品之一《搜尽奇峰打草稿图》,该画在表现上,于奇险中见雄浑,严谨处寓虚空。虽看似笔墨豪放,皴擦点染尽在无意,而在整体上却把握了峰峦层次,云气走向及林木隐现的神韵。在题识中发表了自己的艺术见解,指斥当时盛行于京师的仿古派画家。在他受到了“纵横习气”的批评后,他愈加采用了这种水墨淋漓、苔点繁密、老笔纵横的艺术表现。
扬州时期(1692~1707年)。石涛于51岁从北京回到扬州定居,直至终老天年,这期间是石涛绘画艺术达到炉火纯青的阶段。艺术上的成熟和旺盛的创作精力,使石涛的画艺达到高峰,代表作品有《余杭看山图》《卓然庐图》《溪南八景图》等,件件精绝,是石涛绘画作品中出类拔萃的佳作。
凭着深厚的文化修养,汪洋纵恣的艺术才华,勤奋不辍的艺术探索,石涛为人们
打开了一个无限瑰丽的审美世界,不但表现题材甚为广泛(包括山水、人物、花果等)风格面貌也十分多样,举凡沉雄奔放、苍莽刚健、清新典雅、秀逸隽永,等等。在绘画上,石涛反对不师造化、陈陈相因、拘泥于古人的创作方法。正如他自已所说的“搜尽奇峰打草稿”,要求从真实山水中写出生动活泼的图画,创造出富有生命的新的风格,力图扭转元明以来中国绘画艺术上临摹仿古的没落趋向。
石涛绘画的成就是打破了旧有的创作方法,在布局上的结构铺陈,显示出变化多端、新颖奇妙的章法。他的绘画,绝不是拘守于一种形体,而是配合了多种多样的笔势,深的、淡的、湿的、干的以及婉媚的与泼辣的、飞舞的与凝重的等,凡是笔所能再现的形态,都毫无逃遁、淋漓尽致地描绘出来了。一管笔著下,即成一画,这在石涛的艺术创作中,则莫过于兰、竹之画与其书法。石涛笔下的兰、竹,绝无疏秀萧散之态,大多枝叶披离繁密,极尽淋漓挥洒之致。然而密处自可通风,散乱中饶有法度。这正与石涛的书法异曲同工。他的书法,尤擅隶书一体,故其楷、行、草书,亦富隶法遗意。在此基调上,石涛又出以恣肆纵逸,形成其个人风格。
坐禅入定,超凡脱俗,以意念创造一个新的画中世界,这是石涛绘画艺术的最高境界,也是他的身世和佛、道思想作用于绘画的必然结果,无疑石涛是清初画家中最具鲜明色彩的人物。这突出的艺术成就,使他当之无愧地成为艺术史上又一道烛古耀今的光环。
免责申明:
海棠国画仅提供国画爱好者欣赏临摹学习的平台,《石涛山水国画合集》仅用于分享传统文化、学习和交流!海棠国画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对您的版权或者利益造成损害,请提供《石涛山水国画合集》的资质证明,我们将于3个工作日内予以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