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导航 / Navigation
近现代 >>
清代 >>
明代 >>
元代 >>
宋代 >>
五代 >>
唐代 >>
名家合集 >>
近代 [2]
清代 [10]
明代 [9]
元代 [0]
宋代 [10]
五代 [0]
唐代 [0]
帮助中心 >>
购买方法 [0]
下载方法 [0]
清 郎世宁 花鸟册页 全10幅 国画花鸟画高清JPG图片
清 郎世宁 花鸟册页
价      格:10.00
30天售出:8
储存地址 容量大小 文件格式
百度网盘 90M jpg
无需注册会员,直接点”立即购买“,付款后会自动弹出下载链接!
商品详情

 注意《清 郎世宁 花鸟册页》是电子版图片(电子图片大部分是JPG格式,少部分为TIFF格式。),不是纸书,不发快递,付款后自动发货,自动弹出百度网盘下载地址和密码,自己下载即可!(下载后可用电脑、手机、平板来放大临摹或欣赏)

清  郎世宁 花鸟册页 10幅
故宫博物院藏
材质尺寸:绢本 册页 设色 32.6x28.6厘米
分辨率:10236×5748

此图册分别描绘了牡丹、兰花、罂粟、萱草、荷花、梅花等艳丽多姿的花卉和体态生动的蝶、鸟。构图上取法中国传统花鸟画的格局,以虚托实,注重对所绘物象的突出。在表现技法上,则充分发挥了欧洲绘画注重明暗及透视的特点,以工致细腻的笔触,刻画出花瓣、叶片以及鸟雀的羽毛质感和体积感,呈现出与传统的中国花鸟画迥然不同的艺术风貌。 74u海棠国画


74u海棠国画

323.jpg74u海棠国画

 74u海棠国画

324.jpg74u海棠国画

 74u海棠国画

325.jpg74u海棠国画

 74u海棠国画

郎世宁简介:74u海棠国画

74u海棠国画
74u海棠国画

郎世宁,原名朱塞佩·伽斯底里奥内(GiuseppeCastiglione)公元1688年7月19日生于意大利北部的城市米兰。年轻时的朱塞佩·伽斯底里奥内曾经受到过良好绘画基本功的训练。成年后他加入了属于罗马教廷的宗教组织一耶穌会,并且画过一些宗教题材的绘画作品。公元1714年5月4日,年仅26岁的朱塞佩·伽斯底里奥内,由耶穌会的葡萄牙传道部派遣,坐船从欧洲出发,先经由大西洋,绕过非洲南端的好望角,然后进入印度洋,中途在印度西海岸的果阿(当时为葡萄牙占据)稍作停留休整,再继续航行。朱塞佩·伽斯底里奥内经过将近一年的海上旅程,于第二年(即1715年)的8月17日抵达此时已为葡萄牙占据的中国南部的澳门,不远万里,来到了中国,踏上了对于欧洲人来说无比神秘的东方的土地。同朱塞佩伽斯底里奥内同船来华的,还有意大利外科医生朱塞佩科斯塔(Giuseppe Costa,汉名罗怀中)。这些到达中国的欧洲传教士,按照取汉名的习惯做法,朱塞佩·伽斯底里奥内遂取名为郎世宁。从此,他就以这个名字开始了在中国长达数十年之久的宫廷画师生涯。郎世宁抵达澳门后不久,先在当地学习中国的礼仪,然后就转道广州,再北上京师。这一年是中国清朝的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当康熙皇帝从广东巡抚杨琳的奏折中得知一位欧洲画家的到来后,非常高兴,马上下旨:“西洋人着速催进京来”,要他们即速赶往北京。随后,郎世宁北上到达了京师,居住在紫禁城东华门外皇城东安门之东的天主教东堂内。大约在康熙末期,郎世宁便以其画艺供奉中国的皇室,开始了他宫廷艺术家的生活,一直到年迈去世。郎世宁在宫廷内创作了大量人物肖像画、历史纪实画、走兽翎毛画、花卉画和静物画作品。他还将欧洲的油画、铜版画和焦点透视画的技法传授给供职于宫廷的中国画家,从而以郎世宁为首的中外画家创造了一种“中西合壁”的新颖的绘画风格,并且成为清朝前期宫廷绘画的主流风格,独树一帜于中国画坛。74u海棠国画

74u海棠国画
74u海棠国画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玄烨皇帝病逝后,皇四子胤镇即位,改年号为雍正,郎世宁仍然在宫廷中作画,向中国的皇帝和宫廷画家充分展示了欧洲明暗画法的魅力。作于雍正元年(1723年)的《聚瑞图》轴(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瑞谷图》卷(北京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收藏),雍正二年(1724年)的《嵩献英芝图》轴(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和雍正六年(1728年)的《百骏图》卷(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等画幅,都显示了郎世宁坚实的写实功底,体现了他早期绘画的特色和面貌,具有浓厚鲜明的欧洲绘画风格和情调。74u海棠国画

74u海棠国画
74u海棠国画

在雍正年间,郎世宁根据皇帝的旨意,向中国的宫廷画家斑达里沙、八十、孙威凤、王玠、葛曙和永泰等人传授欧洲的油画技艺①,从此,纯属欧洲绘画品种的油画,在清朝的宫廷内也开始流行了起来。从清代内务府造办处的档案中得知,在这段时间里,郎世宁创作了不少油画作品,但是由于各种原因,保存至今的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大多已经损毁失传了。74u海棠国画

74u海棠国画
74u海棠国画

雍正二年(1724年),皇帝开始大规模地扩建皇家园林圆明园,这为郎世宁提供了发挥其创作才能的极好机会。他有较长一段时间居住在这座东方名园内,画了许多装饰殿堂的绘画作品。其中既有欧洲风格的油画,还有在平面上表现纵深立体效果的欧洲焦点透视画。雍正皇帝对于这位洋画师的作品十分赞扬和赏识,曾经对一幅人物画的图稿作了如下评语:“此样画得好!”(见清·内务府造办处档案)但是由于圆明园于咸丰十年(1860年)被英法联军的一把火所焚毁,郎世宁的这些作品也就荡然无存了。74u海棠国画

74u海棠国画
74u海棠国画

在宫廷之外,郎世宁还与雍正皇帝的几个同父异母弟弟有所交往,如怡亲王允祥、果亲王允礼、慎郡王允禧等,为他们作画,关系还颇为密切,并有多件作品流传至今。如《果亲王允礼像》页(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八骏图》横幅(江西省博物馆收藏)、《马图》册(上海博物馆收藏)等。这些作品和这一现象,一方面说明了郎世宁在宫廷之外有着频繁的艺术活动,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在当时的满洲贵族圈子里,玩赏欧洲风味的艺术品是一种流行的时尚。74u海棠国画

74u海棠国画
74u海棠国画

雍正皇帝在位仅13年(1723~1735),他去世后即位的是乾隆皇帝弘历。乾隆皇帝雅好书画诗文,在位期间重视宫廷绘画的发展,所以从康熙时就人宫的画家郎世宁仍然得到重用,成为宫廷画家中的佼佼者。而且从现存的郎世宁作品上看,弘历在即位前被封为宝亲王期间,就与郎世宁相识,并有颇多接触,关系甚为密切,这从留存下来的《平安春信图》轴(共有两幅,其一为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另一幅为私人收藏)上①,就能看到雍正皇帝和他未来继承者在一起的画像。现在郎世宁的若干作品上,还能见到弘历即位之前题写的诗句和加盖的印章。即位后的乾隆皇帝多次颁赐钱和实物奖赏宫廷画家,几乎每次都有郎世宁的份儿,与宫廷画家中的元老冷枚、唐岱等人待遇相仿。后来乾隆皇帝还为郎世宁举行了非常隆重的七十岁寿辰祝寿仪式,赏赐寿礼甚为丰厚,并亲笔书写了祝词。74u海棠国画

74u海棠国画
74u海棠国画

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百余年间,清朝中央政权与西北蒙古族各部和维吾尔族回部争战频繁,终于在乾隆中期平定了蒙古族厄鲁特部和回部的叛乱,使得西北的边境有了一个相对安定的和平局面。为此乾隆皇帝在宫廷画家中挑选了以郎世宁为首的中外画家,创作了一系列史诗般的画幅。乾隆十九年(1754年),厄鲁特蒙古族的杜尔伯特部首领车凌、车凌乌巴什、车凌孟克(合称为三车凌)以及厄鲁特蒙古族的辉特部首领阿睦尔撒纳,相继归顺清朝,乾隆皇帝特地在承德的热河行宫避暑山庄举行盛大仪式表示庆贺。时年66岁的郎世宁和另外两位欧洲传教士画家王致诚、艾启蒙等一起,赶赴承德,画了一批蒙古族归顺首领的油画人物半身肖像。后来又根据此行搜集的素材,郎世宁和其他中外画家共同完成了两幅大型的历史画《乾隆万树园赐宴图》横幅(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和《乾隆观马术图》横幅(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这两幅画完成之后,张贴在避暑山庄内“卷阿胜境”殿的东西墙上。郎世宁描绘这一主题的绘画作品还有《阿玉锡持矛荡寇图》卷(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玛瑺斫阵图》卷(共有两幅,分别为台北故宫博物院和德国柏林东亚美术馆收藏)、《哈萨克贡马图》卷(法国巴黎吉美博物馆收藏)等74u海棠国画

74u海棠国画
74u海棠国画

另外,从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开始,郎世宁和王致诚、艾启蒙、安德义等其他欧洲画家一起为铜版组画《乾隆平定准部回部战图》册(又称《乾隆平定西域战图》册,北京故宫博物院等很多博物馆中均有收藏)绘制图稿。这套16幅的图稿后来通过广州粤海关送往法国巴黎镌刻成铜版印刷,成为宫廷艺术的珍品之一。铜版画草稿主要是由郎世宁负责绘制,他自己也画了其中的若干幅,还用拉丁文和法文写了具体说明。遗憾的是当这套铜版组画于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全部竣工从法国运回中国时,郎世宁已经因病去世多时了,没有能够看到完成后的作品。后来清朝宫廷仿照《乾隆平定准部回部战图》绘刻了一系列表现征战场面的铜版组画,这些画幅是由清宫内供职的中国画家制作的,它们成为中国最早的铜版画作品,其中郎世宁的开创之功不可没。74u海棠国画

 74u海棠国画

免责申明:
海棠国画仅提供国画爱好者欣赏临摹学习的平台,《清 郎世宁 花鸟册页》仅用于分享传统文化、学习和交流!海棠国画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对您的版权或者利益造成损害,请提供《清 郎世宁 花鸟册页》的资质证明,我们将于3个工作日内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