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弘仁(渐江)山水画合集 全147幅 高分辨率JPG国画图片
价 格:¥75.80
30天售出:7 件
商品详情
注意:《弘仁(渐江)山水画合集》是电子版图片(电子图片大部分是JPG格式,少部分为TIFF格式。),不是纸书,不发快递,付款后自动发货,自动弹出百度网盘下载地址和密码,自己下载即可!(下载后可用电脑、手机、平板来放大临摹或欣赏) ![]() 弘仁(渐江)山水画合集目录:
苍松独立图
冬雪图立轴
仿倪山水图
仿倪瓒山水图轴
仿元四家山水图卷
古槎短荻图轴
湖山清逸图
画梅扇面
黄海松石图
黄山图册60开
黄山云谷寺静思图
节寿图轴
精品花卉山水
九谿峰壑图
林泉春暮图轴
林樾一区图卷
梅花书屋图轴
梅花图
墨梅图轴
山水册
山水册11开
山水册12开
山水册页
山水册装卷
山水景观图册(丰溪山水册)
山水图
山水图2
石户丹泉图
疏泉洗砚图
松涧清音图轴
松梅图卷
陶庵图轴
西岩松雪图轴
西园坐雨图
跷江风便图卷
写意山水图轴
新安逸韵册-渐江画壑
新安逸韵册-渐江画竹
幽亭秀木图轴
雨余柳色图
长林逍遥图
芝易东湖图卷 (JPG&TIF)
![]() ![]() ![]() ![]() ![]() 弘仁(渐江)简介:
弘仁(1610年—1663年),俗姓江,名韬,字六奇,出家后释名弘仁,号渐江学人,又号无智、梅花古衲,安徽歙县人。明亡后入武夷山为僧,云游各地后回歙县,住西郊太平兴国寺和五明寺,常往来于黄山、白岳之间。他重视师法自然,善画黄山、武夷山诸景,传达山川之美,意境伟峻秀逸,“得黄山之真性情”,与石涛、梅清同成为“黄山画派”的代表人物。在安徽与查士标、孙逸、汪之瑞并称“海阳四家”,形成“新安派”。同时,与石涛、八大、髡残合称“清初四僧”。 [2] 代表作有《仿倪瓒山水图》、《幽亭秀木图》等。
17世纪的中国画坛,是各种绘画流派纷起迭现、个性风格层出不穷的辉煌时期,这与动荡不宁的政局与混乱的社会秩序恰恰形成鲜明的对照。也许正是由于朝代更迭的大动乱,统治者已无力控制文化艺术的导向,恰为艺术家自由发挥个人的才能提供了宽阔的天地。一位从世俗走向佛门的遗民画家弘仁,就在这样的时势下崛起,开创出自树旗帜的新安画派,他和同时代的另三位僧人画家石谿、八大山人、石涛被时人并举为清初“四画僧”,在画坛掀起一股革新传统、抒发性灵的狂飙。
弘仁俗姓江名韬,字六奇,一度曾更名舫,号鸥盟。明万历三十八年(公元1610年)出生于安徽歙县桃源坞。他的家庭原先是城里的大族,世代为书香门第,但在他幼年时,因父亲亡故,家境已陷于贫困。少年时期的弘仁接受儒家的教育,曾拜学者汪无涯为师,学习儒家经典《五经》,少年时曾进入府学,成为诸生(秀才)。石谷风先生根据新发现的《新安东关济阳江氏宗谱》考证,认为弘仁出生在浙江杭州,少年时在杭州中秀才,后来才回到安徽歙县。弘仁青年时爱好诗文,与同郡程守、许楚等友人组织白榆社,经常聚会作诗论文。因父亲早亡,弘仁很早就为家庭生计奔波,依靠卖柴禾和誊抄刻印文稿来赡养母亲。他在成年以后,思想发生了遽变,“长但佣书,不受儒门之收拾”,抱定“不婚不宦”的主张。他不愿婚娶,是出于家境窘困的原因,靠卖柴和抄刻文稿的收入是很菲海的,他不愿以蓄养家室儿女来连累赡养老母。至于他不愿意走科举做官的道路,是与当时混乱动荡的政治局势有着很大的关系。
弘仁早年正处于明朝万历至崇祯年间,朝廷宦官擅政,迫害正直的知识分子,引起东林党继之复社等政治团体与阉党的斗争。社会矛盾激化,相继引发大规模民变。同时满族所建立的后金也乘机入侵中原,明王朝处于内外交攻的困境,岌岌可危。弘仁生长在社会的下层,腐败的政治所带给人民的深重灾难,他有着切身的感受,自身困顿的生活,复杂的官场斗争现实,使他“幼有远志”、“尝应制,徒思帝阙之潮翔”的抱负无法实现,只能退而以“独善其身”来保持名节。正如他的好友汤燕生指出的:弘仁“受性偏孤:不耐腥触,岑峙历落,与世长左”。友人张九如也谓:“渐江上人少具孤性,不屑时宜,蓬旅萍踪,储无氳顿,意泊如也。”所谓“与世长左”、“不屑时宜”,其实是对混浊世道的一种抗争。弘仁早年孤高的性格和淡泊名利的处世态度,是他以后皈依佛门的内在思想动因。
崇祯十七年(1644)三月,李自成攻占北京,崇祯皇帝自缢于煤山,明朝灭亡。四月,清兵入关:五月,清军进入北京:福王在南京称帝,改元为弘光。次年,清军攻入歙县,当地金声、江天一等志士组织义军抵御清兵,但终于兵败遇害。清兵入侵时,弘仁的社会地位无力聚集力量来挽救赖败的局势,故乡陷落,他又不甘心屈服于异族的统治,于是决定避乱南下。在乙酉年(1645)的年末,他和老友程守在相公潭洒泪告别,由水路奔赴福建,其时福建已由唐王朱聿键建立南明政权,抵抗清朝。但等到他辗转到达福建时,唐王政权已被清军消灭。有一段时间他只能流离在武夷山一带,曾和朋友张蚩蚩、王玄度等题诗唱和。大致在丁亥年(1647),弘仁在福建皈依名僧古航道舟禅师,落发为僧,时年三十八岁。自后改释名弘仁,字无智,号渐江。程守在闻悉他出家消息时,写了一首《念江鸥盟》诗:“几人简箑到何曾?途梗知余有梦能。春待茗成开一昼,夜当梅尽引孤灯。泣歌自禁宜称客,家世全非肯作僧。山水新安原大好,归来况可共登临。”说出了弘仁出家时无奈而又悲怆的心情披上袈装的弘仁,并没有像个虔诚的佛教僧徒那样,沉潜于坐禅诵经,穷究佛理,而是浪迹天涯,羁旅于青山白云间,吟诗作画,俨然是一个方外文士。他还时时凭借诗文绘画,抒发他眷念故国的深沉感情:“偶将笔墨溶人间,绮丽楼台乱后删。花草吴宫皆不问,独余残渖写钟山。”这首自写诗是他内心情志的真实披露。
弘仁出家后数年间,活动于福建一带,顺治八年(1651),四十二岁的弘仁从福建北返,十月在南京与方式玉相遇,为方氏补画了《持赠云烟合作图》卷,下一年回归安徽,九月,他在宣城碧霞道院作《竹岸芦蒲图》卷。十二月他又移杖芜湖,程守自南京来芜湖,与弘仁相见。顺治十三年(1656)弘仁回到欲县,居五明寺,这是他中晚年较为安定的居所。在以后的岁月里,弘仁经常游居歙县附近的西溪南(又名丰南)、宣城、休宁等地,较远到达南京、扬州和杭州等处。而他最为频繁游览的胜地,就是歙县西北以景致奇幻著称的黄山,他往往一年数次游黄山,结庵莲花峰下,“寝食于兹”。黄山的峭峰陡壁、奇松怪石、幽谷冷泉、云海雾涛,陶治了他清虚宁静的情性,同时也为他的山水画创作提供了抒发性灵的自然参照物。他晚年的许多作品都以黄山为母题,倾注着他对黄山姿质风骨的特殊理解,并相应促使他艺术风格的变革。
另外,弘仁和丰南收藏家的交往,是对其艺术产生重大影响的又一因素。17世纪初,歙县西溪南(丰南)聚集着一批家资饶富的商人,他们爱好书画的收藏与鉴赏,如程香白、吴亭、吴桢、吴羲等都是著名的商人收藏家。他们与书画家交往密切,提供艺术品观赏和艺术创作的条件,成为艺术事业的积极赞助人。弘仁为了寻访古代名家画迹,有意识地结交这些收藏家。
他在顺治十三年(1656)客居丰南吴闲止的丰溪书舍,为他画了《春雨图》轴,以后经常客游丰南,与收藏家吴羲(字伯炎)、吴粲如(伯炎兄)、吴鸿渐(字与进)、吴慈落(字莲士)等人结为朋友,观摩他们收藏的宋元名画,同时为他们创作了不少佳作。例如顺治十七年(1660)冬,他在休宁为吴鸿渐画《山水》轴,十八年(1661)十一月为吴義画《晓江风便图》卷,同月为吴慈蹈画《江山无尽图》卷,康熙二年(1663)为吴羲画《山水》卷等,都是精心构思的巨幅长卷。此外,弘仁的不少作品是在丰南完成的,如顺治十七年(1660)春在丰溪介石书屋画《丰溪山水》册,十八年(1661)腊月在丰溪仁义禅院画《丰溪山水》卷,康熙元年(1662)在介石书屋画《介石书画》册等等,这些作品虽然未写出赠予何人,但可以推想,丰南的吴氏友人为他提供了良好的创作环境。弘仁和丰南吴氏的密切交往,既反映了画家和鉴藏家之间的深厚友谊,同时又带有画家和赞助人之间的一种特殊的交易关系。吴家为弘仁提供了观摩研习古画的有利条件和创作环境及经济资助,弘仁则以一系列的创作来回偿他们的厚待。弘仁在吴家和其他画家朋友处观摩到大量前人画迹,这为丰富他的艺术修养,促进他晚年取资博洽、融会各家、自创新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康熙元年(1662)六月,五十三岁的弘仁最后一次游黄山,年底,身体已衰弱的他依然兴致勃勃地赴江西鄱阳,会同王炜意欲游览另一名山一庐山,却因大雪封路而未能入山。直到第二年暮春三月,才与王炜买舟渡湖,了却游览庐山的宿愿。六月初,自庐山返归,中途至丰南停留数天,便回到歙县。在这一年的腊月二十二日(1664年1月19日),弘仁病逝于五明寺,终年五十四岁。他的门人于歙县以西披云峰下筑塔葬之。他的好友王泰征作铭,程守书写于塔门,许楚撰写了《送渐江师归塔文》,门人按照他的遗愿,在塔的周围遍植梅花数十株,使他的灵骨安卧在万斛清香丛中。
免责申明:
海棠国画仅提供国画爱好者欣赏临摹学习的平台,《弘仁(渐江)山水画合集》仅用于分享传统文化、学习和交流!海棠国画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对您的版权或者利益造成损害,请提供《弘仁(渐江)山水画合集》的资质证明,我们将于3个工作日内予以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