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溥儒(溥心畲)山水画合集 全42幅 国画高清JPG图片
价 格:¥37.80
30天售出:7 件
商品详情
注意:《溥儒(溥心畲)山水画合集》是电子版图片(电子图片大部分是JPG格式,少部分为TIFF格式。),不是纸书,不发快递,付款后自动发货,自动弹出百度网盘下载地址和密码,自己下载即可!(下载后可用电脑、手机、平板来放大临摹或欣赏) ![]() 溥儒(心畲)山水画合集目录:
白描观音立轴
丛林遇雨图
古木园清图镜心
后赤壁赋
江山平远图立轴
柳岸春风,图
楼阁图
暮烟归来图
溥心畲张伯英山色如黛陶渊明诗成扇面
七猿图
秋水清嶂成扇
壬午(1942年)作书画合璧扇
山水卷
山水扇面(空山秋雨)
山水条屏
山水诗意图立轴
山水轴
四时山水册页8开
松树人物图轴
松溪搂阁图
溪山秋思图
義皇上人花鸟图册
携琴访友图成扇
野棠花落诗意图
远水疏林图
折枝山茶花
钟馗朝阙图
![]() ![]() ![]() ![]() ![]() 溥儒简介:
溥儒(1896年9月2日—1963年11月18日),满族,原名爱新觉罗·溥儒,初字仲衡,改字心畬,自号羲皇上人、西山逸士,北京人,著名书画家、收藏家。为清恭亲王奕訢之孙。曾留学德国,笃嗜诗文、书画,皆有成就。画工山水、兼擅人物、花卉及书法,与张大千有“南张北溥”之誉,又与吴湖帆并称“南吴北溥”。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在北京本地的书画家群体中,溥儒先生的艺术成就最高,与齐白石、张大千等外地来京画家,鼎足称雄于北京画坛。溥儒诗书画俱佳,尤其是他的山水画兼南北之长,既有南派山水画秀丽含蓄的韵致,也有北派山水画力量雄强的气势;既能继承南派文人画诗、书、画三者合一的优良传统,赋予作品以儒雅的书卷气息,又不乏北方宫廷绘画的缜密与功力,加之其皇亲贵戚的独特身份、阅历和气质,使之画风独特,个性突出,是近现代中国画坛上一位杰出的、传统型的、才华横溢的大师。
溥儒,字心畲,号羲皇上人、西山逸士。光绪二十二年(1896)农历七月二十四日生于北京恭王府。1910年十五岁时人法政学堂读书,1914年赴德国留学,1926年开始与来京名画家张大千等交往,涉足艺苑,同年在北京中山公园水榭举办个人画展,由此声名大震。1928至1937年间与其同宗兄弟溥雪斋、溥毅斋、溥松窗等人共同组织松风画会,交流艺事,在当时北京艺坛影响很大。抗战期间,溥儒隐居颐和园,以出售书画为生。1946年他借出任“国大”代表之机开始南游,1947年开始寓居杭州,'1949年全国解放前夕去了台湾,先后担任台湾m范学院、东海大学等院校教职,1963年11月18日因病在台湾去世,享年六十八岁。
溥儒多才多艺,诗词书画皆秀逸出众。他在晚年《心畲自传》中自述习艺经历时这样写道:“书则始学篆隶,次北碑、右军正楷,兼习行草。十二岁时,先师使习大字,以增腕力;并习双钩古帖,以练提笔。时家藏晋、唐、宋、元墨迹,尚未散失。日夕吟习,并双钩数十百本,未尝间断,亦未曾专习一家也。画则三十左右始习之(此说并不准确,他学画应该更早),因旧藏名画甚多,随意临摹,亦无师承。又喜游名山,兴酣落笔,可得其意。书画一理,固可以触类而通者也。盖有师之画易,无师之画难,无师必自悟而后得,由悟而得,往往工妙。”
关于溥儒书画艺术特点,前辈学者早已论述较多,如:詹前裕《溥心畲绘画研究》、袁德星《时代与个人一略论溥心畲先生的作品》、吴语亭《溥儒先生传》、沈以正《溥心畲一中国文人画的最后一笔》、刘芳如《溥儒在故宫一从寒玉堂托管文物论溥心畲度难后的逸格画风》等文章专论。笔者对于溥儒书画作品的艺术发展、成就、艺术史分期和价值品评,在这里不再作过多的征引赘述。溥儒的山水画意境雅致淡远,俊逸出尘,结构谨严,笔法挺劲,染色层次多而淡雅。作品灵动有节律,奇峻多变,经常能出人意表。论者为其“能以南宗笔法写北宗丘壑”(郎绍君语)。绘画除山水之外,界画、人物、花鸟、猿猴等俱为其所擅长。论者大都承认溥儒的绘画特点明显,而作伪情况复杂,概括起来这些特点大体有如下几个方面。
溥儒作画天资远在功力之上,追求“笔墨空灵”。他作画时那种不经意之处恰恰是最能流露出其艺术天性的地方,所以观赏溥儒画作时就应该更加注意它的用笔节奏、结构、组合和用笔趋势。取法溥儒的画家众多,有从他的阶梯走上更高更广的境界的,也有专心模拟乃至仿造以充真迹的。但仿造品均很难“丝丝人扣”,因为有定法的容易模写,无定法的不易琢磨。把握溥儒可信作品“标型”的面貌,对于鉴别其他作品真伪有着决定性意义。
溥儒作画时,常常命学生把影印的古画用另纸放大,他早年喜用日本绢,绢质透明,罩在稿上,然后用自己的笔法勾写轮廓。有时应酬笔墨太多太忙时,自己勾勒出主要的笔道,如山石轮廓、树木枝干、房屋框架,以及重要的苔点等。另由学生们去加染颜色或增些皴笔和树叶,笔者就曾见过这类未完成的半成品。
1928年溥儒任教北平国立艺专,学生中吴咏香、杨淑贞、林熙、黄均、陈隽甫、高贞白、刘河北、安和、义子毓歧(后三人随溥儒去了台湾)等人被收为人室弟子。三十年代中期,张大千连年来北平举办画展,与溥儒书画交谊甚深,时人号称“南张北溥”。溥儒声名日高,在琉璃厂画店中,张、溥两人书画一时畅销。溥儒于1939年自恭王府迁居颐和园介寿堂,生活开支全靠出售书画,自此沦为职业画家。荣宝斋看准时机,为其专立账户,预支书画款,以代销书画抵债,并派专人取画销账。由于市场应酬需要付出大量书画作品,吴咏香、杨淑贞等人经常到颐和园与罗夫人、韫华住在一起,白日模仿先生作品,晚间溥儒于灯下在画面上加工点染、题款钤印。
启功先生曾讲过一件流传很广的故事,时人当作笑柄。其实就是溥儒画作有假手于人的事,被人夸张。故事是有一次求画人问溥儒:所求的画成了没有,溥儒手指另一间屋子说:“问他们画得了没有。”这句话如果孤立地听起来,似乎他的画大多出于代笔人之手,然而其书画那种挺拔的力量和独特的个性,是没有任何人能够完全模仿相似的,所谓“画成”,只是加工补充的部分。溥儒的学生刘继英说:作溥老师假画的为同宗画家(可能是毓釜等),从小即为溥师代笔,其他尚有多位。刘也坦承她和韫华是好友,两人同住时曾一起替溥儒未完成作品补笔染色。
溥儒传世画作虽多,真正完全出自他手的作品毕竟为数有限,代笔画或代笔加亲笔画占了很大比重。当然伪作更多,解放前他住在颐和园听鹂馆期间,那里被行内人士戏称为“溥家作坊”。“作坊”中的门生代笔制作,一般是青绿山水画,兼有十余平方尺的巨幅作品出现。溥儒的行草书题识,是仿伪者不易学到的,在他的门人中,宁砥中仿得最相似。宁氏是溥儒的代笔人也是造假者之一。(宁先生否认此说,他曾说1943年他曾为开画展画了一批溥儒风格的山水画,请溥儒题字,为溥儒继室李墨云经手,后来这批画一直没有归还,估计可能以溥儒本人之作流人市场,姑存此待考。)他的假画多是浅绛山水,较之溥儒功力弱而琐碎。在溥儒门生中,金道五、杨淑贞等人多作细笔,以枯树寒鸦题材为多。
免责申明:
海棠国画仅提供国画爱好者欣赏临摹学习的平台,《溥儒(溥心畲)山水画合集》仅用于分享传统文化、学习和交流!海棠国画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对您的版权或者利益造成损害,请提供《溥儒(溥心畲)山水画合集》的资质证明,我们将于3个工作日内予以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