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昌硕花鸟画合集 全81幅 高分辨率国画JPG图片
价 格:¥65.80
30天售出:11 件
商品详情
注意:《吴昌硕花鸟画合集》是电子版图片(电子图片大部分是JPG格式,少部分为TIFF格式。),不是纸书,不发快递,付款后自动发货,自动弹出百度网盘下载地址和密码,自己下载即可!(下载后可用电脑、手机、平板来放大临摹或欣赏) 吴昌硕花鸟画合集目录:
板桥诗意图
朝日红荷
朝日红荷2
春风吹出红
此花若老诗意图轴
村边杏花白镜心
错落珊瑚枝
达摩图
多寿图立轴
风竹翩翩倚寒碧图
富贵多子寿图轴
贵寿图立轴
荷花图轴
红梅图轴
葫芦图轴
花果册
花卉卷
花卉蔬果卷
花卉四条屏
花卉图立轴
画册拼图
酒坛蟠桃图轴
鞠有黄花
菊花2
菊花图立轴
菊花轴
柯如青桐根如石图轴
苦瓜图轴
兰花图
兰香四时图立轴
老菊疏篱图立轴
老少年轴
冷艳捐二玉
梅花图立轴
墨梅
牡丹水仙图轴
牡丹水仙轴
牡丹图
牡丹图2
秾艳灼灼云锦鲜立轴
枇杷图
品梅图
葡石图
葡萄葫芦轴
墙跟菊花图立轴
山水轴
珊瑚珠图
芍药花图立轴
设色菊花轴
沈香亭牡丹图
石榴图立轴
松柏图图立轴
松梅图
岁朝清供图立轴
天竹水仙轴
天竹图立轴
天竺水仙图
霞气图轴
仙源桃花图
香草园蔬镜心
写意花卉
旭日东升图轴(吴昌硕刘玉奄合景)
雁来红轴
玉兰图轴
玉兰轴
云山水图
钟馗
竹石图
竹图立轴
紫绶图
紫藤图轴
吴昌硕简介:
吴昌硕(1844一1927)作为“金石派”艺术的一代宗师,是中国近代美术史上最富有独创精神的艺术家之一,是中国文人画史上迟开而绝艳的奇葩,是新枝迭现的艺林中迸发得最高的一株。
吴昌硕称自己“三十学诗,五十学画”,这显然是自谦之辞。其实他从二十九岁就开始学画,到八十三岁去世为止,有五十多年的绘画生涯。吴昌硕的绘画首先由任伯年指点入门,而后又从赵之谦沉稳厚重的金石气中得到启发,借鉴了徐渭、八大山人、扬州八怪以及同时期的好友任伯年、蒲华的奔放道劲的画风,再加上自身深厚的金石书法功底,形成了他独特的绘画风貌一厚重有力、浓郁深厚、自然稚拙、大气磅礴。
吴昌硕是一位真正意义上的文人画家。他主要以花卉、蔬果为创作题材。他的突出成就在于,以其深厚的书法、篆刻、诗文修养入画,以“重、拙、大”的力量感,一扫清末画坛的柔媚轻俏的清艳画风,令人耳目一新。文人画,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一个文化现象,随着中国封建制度的解体,必将受到现代意识形态的挑战,尤其在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前后,这种挑战显得更加迫切。陈独秀等进步人士,提出采用西洋画的写实精神改良中国画的主张,对文人画举起了批判的旗帜。文人画面临着选择,要么进入博物馆,要么在发展中求得新生。吴昌硕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证明了传统文人画可以通过自身的发展走向现代,获得新生。吴昌硕的艺术是传统式的,含蓄、温文尔雅,同时又充溢着一种刚健的雄风。他将宏大的气魄蕴涵于圆浑单纯的形式之中,体现着倔强自守的士大夫知识分子的清高与沉静。他的艺术中还带有明显的世俗性。因为吴昌硕以卖画为生,他的雇主,主要是有钱的知识阶层和商人,前者在审美趣味上倾向文人传统的、古典儒雅的画风;而后者则倾向于富有新意、通俗开放的画风。所以吴昌硕在以篆籀之法入画,以画寄情的同时,融入了适合市民审美趣味的题材和意趣,使其作品浓艳、奔放、雅俗共赏。吴昌硕走过了一条与众不同的从艺道路。
他先学篆刻,进而学书法,然后学做诗,最后以金石书法入画。篆刻、书法和诗文为他绘画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他的绘画艺术能够超越同辈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他将诗、书、画、印熔于一炉,可以说是“书家无其画,画家无其书,诗人无其印,印人无其诗”,这是一般画家难以做到的。吴昌硕所具有的过人的才情使他能够从独特的视角去表现对象,善于从平常的生活中发现和提炼诗意。他画梅是“苦铁道人梅知己”,把梅花当作知己;画石是自身的写照;画竹、松、兰、荷、菊,以及藤类植物、蔬果杂物,或人格化地体现自己的人品,或寄托深情、寓意深沉,或挪揄世情,唤起人们思想感情上的共鸣。
他的绘画还有一种古拙奇肆之美。吴昌硕是我国传统文化最坚决的捍卫者,在晚清画坛上,还没有一个画家能像吴昌硕那样对传统文化有着如此广泛的兴趣和修养,他从三代鼎彝到秦汉玺印、铭文碑拓、古陶瓦甓等金石领域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仔细揣摩古人的笔意精神,用篆籀的笔法作画,使画面充溢着一种苍茫古厚的金石之气。同时他还重视对自然和生活的观察和描绘,将“古”和“新”融为一体。
吴昌硕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根植于传统,认真吸收融化同时代画家的长处,创立了自己独特的画风。综观他的绘画历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三十岁到五十岁左右,这期间他主要学习和领会传统技法,以求在形神上得到古人的精髓,并与同时代的画家、收藏家广泛交往,博采众长,兼收并蓄,这时期可称作“萌芽期”;第二个阶段是从五十岁到六十五岁左右,这一时期吴昌硕在融古贯今的基础上,努力探索自己的表现方法和艺术语言,初步形成自身的艺术特色,这时期可称作“融化变法期”;第三个阶段是从六十五岁到八十三岁,他独特的艺术风格已全面成熟,无论是在构图章法、笔墨表现,还是在色彩运用、气韵格调等方面,都富有独创,达到了出神入化的精熟境地,这时期可称为“立法成家期”。但各个时期不可截然分离,吴昌硕在学习传统的同时,锐意创新,立法过程中,又不断广收博取,这种进取精神始终贯穿于他的绘画创作中。
清末以花卉画为主的金石大写意流派,以赵之谦为首创,以吴昌硕为峰巅。吴昌硕在七十岁左右时,声名如日中天,影响远至日本,其后继者有王一亭、赵云壑、陈师曾、诸乐三、王个移等,还有现代名家齐白石、潘天寿、朱屺瞻和刘海栗。吴昌硕画派可以说是传统文人画跨入现代之际最为繁荣的画派。吴昌硕之后,很难再找到一个技艺承传如此明显、声势规模如此浩大的画派。难怪齐白石要发出这样的感叹:“青藤(徐渭)、雪个(八大山人)》远凡胎,老缶(吴昌硕)衰年别有才,我欲九原为走狗,三家门下转轮来。”
吴昌硕眷恋着古老的华夏文化,并对其进行了开拓创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将中国绘画推进到一个崭新的境界,开创了绘画史上的一代新风。他不依傍旁人,不追求时尚,执著地建构着自己的艺术世界。他的艺术犹如春申江上的皎皎明月,照耀着近代画坛,吴昌硕是近代美术史上当之无愧的一代宗师!
吴昌硕(1844一1927),原名俊,一名俊卿,字昌硕,别号老缶、缶道人、苦铁、破荷亭长等,晚年又自号大聋,是浙江省孝丰县鄣吴村(今湖州市安吉县)人。吴昌硕生于一个传统的书香门第,祖上三代皆为举人。17岁那年他在战乱中与亲人失散,独自在外流浪;等他回到家乡时,已是二十出头的青年。他半耕半学,勤学书法和篆刻艺术,不仅师法古代名士,亦遍访同代高人。人到中年的吴昌硕辗转于江浙沪多地,因其为人诚挚、不拘小节,“金石之交”颇多。但迫于生计,他不仅卖字治印,还入仕为官。直到56岁辞去“一月安东令”,从此与仕途无缘,潜心学艺。那时的吴昌硕,为了“吃上一口肉饭”,也只能卖画为生。到了晚年,吴昌硕的写意花卉愈发显露出强烈的“金石气息”,对前人画法的通融和超越使他的艺术创作臻于化境,终成一代大师。
1.小小少年
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八月初一,一个夏秋交替的季节,吴昌硕出生了。当时,他日后艺术上的重要师友杨岘正满26岁,画友任伯年5岁,蒲华则已15岁了。吴昌硕原名俊,又叫俊卿,寓意才智过人的白衣卿相。少年时期的吴昌硕身材瘦小,不健壮,加上生性安静,同乡的伙伴都戏称他为“乡阿姐”,他也不以为然。吴昌硕自幼受家风影响,14岁便开时治印,在父亲的指导下,初入门径。那时,他还经常要去邻村私塾念书,一来一回就是十多里山路。闲时,俊卿便与父亲一同去田间劳作、牧牛。他日后绘画中透露出来的勃勃野趣或许正是来源于这一时期的美好记忆。
2.身如浮萍
就在吴昌硕出生的前一年,洪秀全在南方成立了“拜上帝教”。吴昌硕在他长到17岁那年,经历了人生中一场重大的劫难。1860年,太平军一部进入部吴村,吴昌硕全家入山中逃难,靠吃野果、树皮维生,后与家人失散,只身流浪五年。待他回乡时,发现故里已成涂炭,除父亲健在以外,亲人大多死于瘟疫与饥荒。战争或许摧毁了他的家园,但却让这个少年的内心变得更加坚韧,也在他内心深处埋下了艺术的种子。
3.芜青亭长
战后,青年吴昌硕随父亲迁居安吉。父子俩在城边拓荒数亩,建“篆云楼”。旁有一小园,吴昌硕为之起名“芜园”,书房“朴巢”就在其中。芜园本荒芜,却有芜菁倔强生长;朴巢虽朴索,却有一分独特的野逸气息。吴昌硕曾刻印“芜青亭长”“芜青亭长饭青芜室主人”来纪念这段难得的安逸时光。迁居的同年,吴昌硕考中秀才,他身上带有那种传统文人入仕为官的进取心,但对艺术的热爱也许从未离开过他的心间。在芜园修艺的近十年间,他设私塾,靠教授邻人的小孩儿谋生,人称芗圃先生。其间,又结识了施旭臣、潘之畦等人。几人相交甚密、亦师亦友,在书法和篆刻领域交流颇多,吴昌硕最早开始画梅也是在这一时期。此时,吴昌硕已年过三十,隐居芜园的日子也就快要过去了。
4.四方游艺
随着家里的经济负担变重,同时也是为了艺术上的发展,吴昌硕离开芜园外出游学,岁暮偶尔返回。他旅居杭州、嘉兴、湖州、上海多地,后定居苏州。除了学艺之外,他还游幕、游宦,做过账房先生和私塾教师,拮据时不得不依靠治印卖画为生。杭州诂经精舍大儒俞樾、湖州金石藏家陆心源以及“潜园七子”都是他交往的对象。特别是在陆家,吴昌硕见识了大量古物、古砖,又与古董商金杰结缘,这些经历使他对金石器物产生了更为真切的感受。这种高古而又朴素的美感让他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庄子所说的“道在瓦甓”,他的艺术创作也开始打破固有的雅俗界限,逐渐形成了鲜明的个人风格
5.金石为交
吴昌硕中年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苏州度过的,来到这里也成为他一生中重要的转折点。1882年,就在39岁的吴昌顾准备动身前往苏州之际,好友送给他一只古瓦缶。吴昌硕对这个刻有回纹、没有铭文的古缶很是喜欢,觉得它带有一种朴陋之美,从此便常用“老缶”“缶道人自称。到苏州之后,由于吴昌硕性情豪爽真挚、为人宽厚通达,加之素来勤勉,在艺术上又颇有天分,在朋友引见下,他结识了许多当时江南乃至全国金石界的一流人物。《石交录》和《削觚庐印存》便是他中年所作的师友传记和印谱合编,真实记录了他在苏州这个人文荟萃的艺术中心,与高人雅士互相探索、切磋艺术的日子。
6.宦海浮沉
吴昌硕一生多次为官,或有家族传承的文人士大夫情结,又有迫于生计的无奈,更有年轻时候那种建立功名的夙愿。其中两件趣事广为流传:一是好友任伯年赠了一幅《酸寒尉像》给他,将吴昌硕为官的辛酸和落寞感描绘得淋漓尽致;第二件事发生在1899年,时年56岁的吴昌硕上任江苏安东县令,因不善逢迎,加之烦琐的政务与其潜心艺事的志趣有所冲突,仅一月后他便辞官南归,去过他闲云野鹤的生活。
7.海上生活
随着清末文化中心的转移和海上画派的兴起,吴昌硕萌生出迁居上海的想法。此行既想谋求艺术上的精进,也有现实层面的考虑一常年靠治印、卖字维生的吴昌硕生活很是窘迫,当时惟有卖画才能“吃上一口肉饭”。最初移居上海时,因为无力租房,只好寄居在吴淞江边的一条小船上。直到1900年,57岁的吴昌硕才在沪上正式定居,并将自己的交游圈扩大到海上画派。借地利之便,他同任伯年、蒲华、高邕等人常有来往,他的绘画技艺正是在这一时期大为长进。1903年,吴昌硕作梅花,题“缶道人自写照”,自订润格。此时,吴昌硕的绘画艺术步入了成熟期,并逐渐成为“后海派”的代表人物,名扬海外。
8.大器晚成
任伯年离世后,吴昌硕便被公认为海上画派后期的领袖人物。1913年,也就是中华民国成立的第二年,西冷印社正式成立,这座建在西湖边的印社迎来了它的第一位社长一吴昌硕。此时的吴昌硕已入古稀之年,曾经的印人在绘画艺术上亦取得了巨大突破,“以书入画”和“金石气息”使他的画征服了海内外画坛。齐白石曾作诗赞誉他一“青藤雪个远凡胎,缶老哀年别有才”,不仅将他与徐渭、八大山人作比,还对他晚年的大才推崇备至。至此,吴昌硕的艺术创作完成了诗、书、画、印四绝的融合,成为晚清民国时期一代艺术大师。
9.梅边缶庐
不同于许多生前不得志的艺术家,吴昌硕的作品在有生之年便获得了外界的认可。不过,一生坎坷的吴昌硕面对盛名,内心又作何感想呢?1922年,他治一方闲印,上刻“老夫无味已多时”,流露出暮年缶翁的孤寂和落寞。早年历经战乱、父母双亡,中年贫苦度日,晚年丧妻、好友离世,这许多苦难都沉淀在吴昌硕的内心中,让他对世事人情多了一份体察和慈悲情怀,他的画也因此透露出更为深远的意蕴。1927年11月29日,吴昌硕病逝,死后葬于余杭塘栖超山西麓,“环抱有几重山色,十里梅花”。吴昌硕一生钟爱野梅,梅边缶庐也成为了他最后的归宿。
纵观吴昌硕一生,最大的特点便是通融和超越。他博采古今之长,又以金石入印、入书、入画,把中国文人画推进到了一个新的境界。而他本人豁达、广博的胸襟,也最终成就了他的大师气象。
免责申明:
海棠国画仅提供国画爱好者欣赏临摹学习的平台,《吴昌硕花鸟画合集》仅用于分享传统文化、学习和交流!海棠国画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对您的版权或者利益造成损害,请提供《吴昌硕花鸟画合集》的资质证明,我们将于3个工作日内予以删除。
|